因为,在临床工作中,早癌少得很,90%的都是中晚期癌,以胃癌为例,胃癌在我国门诊中的检出率为0.2%-0.3%,但它在健康体检中的检出率仅为0.011%,两者相差近20倍。
也就是说,通过门诊发现胃癌的比例,是通过体检发现的20倍
很多人都认为胃部疾病属于慢性病,养养就好,基本不会过多重视、所以大多数都耽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大多数都耽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记得前一段时间,我们就发现一例早期胃癌,经过内镜下治疗以后还不错。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警示。
病人是一位37岁的男子,是我们普外某位医生的亲戚,是西安某公司的中层管理。工作算是比较繁忙。因为急着回西安工作,所以对做的胃镜这件事并没有那么上心。
然而,当胃镜进入,我就感觉不是很好,全胃多处充血、糜烂。
进镜观察胃体时候,一大片约1x1.2cm大小异常的部分映入眼帘,局部稍微粗糙,稍显凹凸不平,但与正常的胃黏膜周围颜色差别不大。
说实话,因为经手的病患比较多,出现这种情况心里总感觉不是太好,于是谨慎取检2块,静待病理。
2天后,病理结果显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原位癌),不排除黏膜内癌。
这个已经不是极早期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原位癌),考虑已是粘膜内癌,不过依旧是我们内镜剥离ESD很好的适应症,可以免去开刀之苦。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点有意思的“小曲折”,当病理结果未出来时候,他的亲戚外科的医生问情况,我告诉他可能是黏膜内癌。
这位医生当时竟然毫不犹豫的说:“那就择期切胃吧!”
在外科医生看来,只要是癌,还是外科干净、彻底、利落。切掉,一了百了。
我和同事们经过充分评估,还是符合内镜下剥离术ESD的指征的;病人是外科医生的亲戚,交给外科的话,估计全胃切除,有点儿亏。
综合考虑,做一个内镜下诊断性剥离更合适。外科医生经过考虑也同意了我们的方案。
病人的心情估计也像坐过山车一样
最终结论:胃分化型粘膜内癌变,让科室人员通知病人家属,择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虽然这个病例算是庆幸的,但是其实已经不算是极早期的癌了。
像他这种情况在一年前做一次胃镜的话,应该就能够发现,虽然我们确定内镜下手术,但万一切缘阳性,还需要外科切除。如果提前几个月的话,可以100%内镜下根治。
他是一个信息公司的策划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三餐也不定时,往往都是盒饭匆匆了事。还喜欢熬夜,喝酒。
熬夜喝酒是胃杀手
听他说,平时没有疼过(他认为胃癌都是要疼的),只是吃饭没有以前那么香,吃也行,不吃也不饿,就经常烧心,腹胀,打嗝,反正不舒服。
患者3年前体检时幽门螺杆菌阳性;
如果不是疫情,他根本没打算做胃镜检查,一来没时间,二来他认为自己离胃癌远着呢。
如果不是亲戚医生对他说趁机会做一下,这次胃镜他也不会重视。
他后来好奇地问我“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挺可怕的,如果这次不做胃镜,结果会怎么样?”
我非常肯定地说:“如果耽误到下半年,就100%要全切胃,也不能保证你能活够5年!”
1、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炎、胃溃疡、胃癌的真凶,成年人都应该检查并根除;
2、不要熬夜
5、胃肠镜是发现胃肠道早癌的金标准,如果你年过30,在体检项目中,请增加上这一项,它真的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