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胃镜,应该选无痛胃镜还是普通胃镜?听听医生怎么说
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秘,可能仅有一些胃黏膜的颜色改变,目前CT、彩超等技术无法捕捉到如此细小的变化。胃镜是诊断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手段。
胃镜检查通过嘴巴,放一根带显示器的细管进入食管,胃和上段十二指肠,可以在直视下,360度无死角的观察整个消化道。可观察,还可放大,高清胃镜可以放大100多倍,发现一些早期微小的病变。
胃镜还可以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将活检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进行病理诊断,对大多数胃病”、能一次诊断清楚,还可以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做出准确判断,甚至镜下切除,避免了开刀的损伤。
所以,胃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和治疗手段,至少目前在上消化道检查方面,是无可替代的金标准。
然而,一提到胃镜许多人都很抗拒,觉得胃镜检查很痛苦,导致很多人会拒绝或放弃做胃镜检查。现在有了无痛胃镜,是不是所有人都合适呢?
做胃镜时是选择无痛胃镜还是普通胃镜?听听医生的建议吧!
传统的胃镜检查因为引起相当多被检查者有强烈的咽喉反射、呛咳、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而不易被接受,特别是咽喉部比较敏感的人。胃镜在通过咽喉进入食道时,人体会本能排斥,从而产生恶心、呕吐等咽喉症状,这也是大家觉得做胃镜痛苦的原因。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因人而异,有的人能够适应。有的医生,甚至能够自己给自己做胃镜,可见胃镜也没有那么的可怕。
硬核医生给自己做胃镜
对于在检查过程中紧张、不适,难以与医生配合的患者,会使操作的医生对病灶观察欠清,难免会遗漏病灶,如果症状严重,患者甚至无法配合全程检查。如果确实无法忍受,可以选择无痛胃镜。
无痛胃镜相对于一般胃镜而言,是指在胃镜检查前,由医生对患者实施麻醉,这样可以减少检查时间,也减轻患者痛苦。对于需要完善胃镜检查,但是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不过由于国内的医生、护士和麻醉师,人手严重不够,一般要做无痛的胃镜,都要预约一两个月。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痛胃镜虽然无痛,但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无痛胃镜也有诸多风险,因为有小检查,却没有小麻醉。
无痛胃镜的麻醉方式就是静脉全身麻醉,输注的药物以丙泊酚为主,辅以少量镇痛药,麻醉带来的并发症以丙泊酚为主要来源。
术前不能严格禁食禁饮的患者,或者患者本身存在有消化道疾患,麻醉后容易引起反流误吸。例如贲门失迟缓的患者,如果患者术前没有交代病情,内镜大夫不知情,患者麻醉后就出现了严重的反流误吸情况引发危险。
肠镜检查时压肚子这个动作也有可能加重反流误吸的发生,如果患者是清醒的,由于存在自主保护性反射,这些情况就不会发生。
①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在临床紧缺,高端麻醉人才更是匮乏,高年资的麻醉医生多在手术室进行心胸外科等高难度麻醉,无痛胃镜室的麻醉医生多是年轻医师,处理突发情况的经验可能不如高年资医生。
②抢救设备不完善
相对来说胃镜风险较低,昂贵的麻醉机以及完善的抢救设备由于使用率比较低,可能配备不会那么完善,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可能存在风险。
事实上无痛胃镜确实无痛,但并不是一点风险。如果身体允许,不一定非得去做无痛胃镜。除了麻醉相关风险,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无痛胃镜。
年龄超过70岁,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有肺部疾病现在处于急性发作期,有精神疾病病史或颅脑外伤史,有多种药物过敏史,这都是无痛胃镜的相对或绝对禁忌症。
所以,能够耐受普通胃镜检查的可以选择一般的普通胃镜,不能耐受或有适应症的患者可以选择无痛胃镜。
在选择的时候,患者和家属要积极接纳医生的建议。
以下,为大家分享一下胃镜的注意事项。因为一个高质量的胃镜,发现早癌的几率大于86%,祝大家胃肠道长治久安!
1、做胃镜前需要空腹8小时以上!去医院前一定要确认自己是空腹!
2、去门诊挂消化科的号,如果已经准备做胃镜了,挂普通号即可。医生会开一张化验单让你去抽血,来检验你是否有传染病。比如是否有乙肝、甲肝等。
3、检查前需要取下假牙,固定假牙可以不摘。
4、做完胃镜1小时内,咽部麻醉药仍在起作用,此期间不要喝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呛咳或发生吸入性肺炎。
5、咽部可能会有疼痛或异物感,可口含碘喉片、草珊瑚含片等,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6、做了活检的患者,检查后当日,应进食半流质饮食,忌食生、冷、硬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最后,提醒大家在检查后,禁止吸烟、饮酒、喝酽茶和浓咖啡,并注意有否黑大便,腹痛加重等症状,应立即来院就诊。
建议40岁以上的人应做一次胃镜检查,未有阳性发现或者没有高危因素的可3~5年不用再复查;
若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胃癌危险因素的人,应结合医生建议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