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病例为所有人敲响警钟!从息肉到肠癌,距离其实并不远!
有些患者可能会觉得息肉很好治,切掉就可以了,但是不是就不要紧呢?并不是,肠息肉如果得不到正规的治疗或者长期不治疗,久而久之容易恶化为肠癌!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从息肉到肠癌,有多远的距离?
可以告诉大家,现在医学已经很明确:约占95%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演变过程为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而这个过程需要持续5到15年时间不等。
肠息肉是怎么来的?
简单来说,肠道内有一层粘膜,如果局部受到了损伤或刺激,加速修复的消化道粘膜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肠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称之为息肉。
大肠息肉之所以令人担心,是因为其本身可能就是恶性的、或者有发展成为大肠癌的隐患。即使一开始可能是良性的息肉,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可能向恶性转变,尤其是那些“大块头”息肉。
任何人都可能长息肉,但我们自身是没有感觉的,不通过专门大肠的钡剂造影或肠镜检查,几乎难以发现。这就不难理解,当C先生切掉息肉后,为何会有一种劫后余生之感。
很多人可能认为,大便便血才要引起重视,没有的话就不用管。其实不然,一方面息肉没有症状,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便血都能看得到。
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肿瘤会侵犯粘膜及粘膜下血管导致出血,这种小量的出血用肉眼难以判断,只能通过粪便潜血试验去发现是否有隐匿的消化道出血。所以,只要有肚子不舒服,大便不正常,症状持续就要引起重视,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
肠癌是吃出来的病吗?
在我们的预想中,肠癌患者应该以中老年人居多,其实不然,现在肠癌的发生日趋年轻化,肠癌的发生现在逐渐趋于年轻化了,在接诊的这么多患者中,我见到的最年轻的直肠癌患者是25岁。
这是因为,结肠癌、直肠癌都是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癌症。很多肠癌跟生活方式、日常饮食密切相关。
比如,偏好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体重超标,爱食腌制、熏烤、油炸食品,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锻炼者,都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肠癌。
提高大肠癌远期生存率的唯一途径,就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这里,我也给大家一些预防肠癌的建议:30岁以后接受肠镜检查,以后5-10年复查一次,积极治疗便秘和肠炎,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让健康伴随你我。
上一篇:大连自从把孩子当中药来养了,从此再也不 下一篇:没有了